PG电子试玩开奖直播伦敦奥运会失误(还记得奥运会上让国人愤怒不已的那一刻吗?当时发生了什么?)
文章出处:本站 人气: 发表时间:2023-10-29 19:45:00
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消极比赛(裁判失误引发争议)
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消极比赛:裁判失误引发争议
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赛事之一,无数的羽毛球爱好者和运动员都为之疯狂。然而,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中发生的一场消极比赛却让人们大跌眼镜。这场比赛的争议,源自于裁判的失误。
比赛背景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女子双打比赛中,中国队的王晓理和于洋对阵印度队的雅旦纳·古铁和阿帕拉维·帕特尔。这场比赛的胜者将晋级半决赛。
比赛过程
比赛开始后,中国队和印度队的表现都非常消极。两队都在试图输掉比赛,以避免在半决赛中遭遇更强的对手。裁判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他并没有采取措施来制止这种消极比赛。
比赛进行到第二局,中国队和印度队的消极程度达到了顶峰。这时,裁判终于下令双方停止比赛,并警告他们必须进行正常比赛。然而,中国队和印度队并没有听从裁判的指示,他们继续进行消极比赛。
裁判再次下令双方停止比赛,并告诉他们,如果他们继续进行消极比赛,将会被取消比赛资格。然而,中国队和印度队仍然没有听从裁判的指示,他们继续进行消极比赛。
最终,裁判取消了这场比赛,中国队和印度队被取消了晋级半决赛的资格。
争议
这场比赛的争议在于,裁判没有在比赛开始时就采取措施来防止消极比赛的发生。如果裁判能够在比赛开始时就采取措施,这场比赛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此外,有人认为,中国队和印度队应该被禁止参加奥运会的下一届比赛,以惩罚他们的消极比赛行为。然而,这种惩罚是否公平仍然存在争议。
又是最后一枪!悲情埃蒙斯最后一枪有阴影?
新浪体育讯北京时间8月6日,伦敦奥运会射击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上演,美国名将埃蒙斯第三度出战,结果他在决赛9枪结束1.6环的情况下,最后一枪再次失误,遗憾错失银牌,最终只获得一枚铜牌。而埃蒙斯最后一枪噩梦已经是第3次在奥运会上出现。
中国观众第一次听说埃蒙斯就是在8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当时同样是男子50米步枪三姿决赛中,前9枪结束后对手3环之多的埃蒙斯最后一枪鬼使神差的脱靶,将子弹射向了旁边对手靶位上,这样近在咫尺的金牌就拱手让给了中国老将贾占波。
不过也正是因为那次罕见失误,让埃蒙斯收获了爱情,场边给捷克电视台解说的卡捷琳娜同样是名射击运动员,她见证了埃蒙斯的从天堂到地狱一刻,赛后的安慰让两人萌生视频-阴沟又翻船 埃蒙斯最后一枪再失误遗憾摘铜
媒体来源:新浪体育情愫。两人在3年之后步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
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埃蒙斯不再是一个人出征,夫妻俩一同出战北京奥运会。在首金争夺战中,卡捷琳娜成功摘下奥运会首金,为夫妻军团出征开了一个好头。
男子步枪3X40决赛如期上演,埃蒙斯从资格赛到决赛前9枪的发挥都相当稳定,最后一枪前第二名将近4环,最后只要正常发挥即可稳稳收获金牌。然而,就是在金牌几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雅典离奇一幕再次上演,埃蒙斯严重失误,只打出了4.4环,排名第三的中国邱健凭借最后一枪稳定发挥一举夺金,而埃蒙斯甚至连一枚奖牌都没有,落到第四名。
又一次的悲剧上演,这次的埃蒙斯不再是孤独的,场边的妻子卡捷琳娜给了一个深情的拥抱和亲吻。没有人会想到埃蒙斯会连续两届上演同样的离奇时刻,好在他在50米步枪卧射中获得一枚银牌,两届奥运也收获了两枚奖牌。
今年的伦敦之行,已是埃蒙斯三度出征奥运会,在经历了两次离奇之后,埃蒙斯也坦诚他曾接受过心理医生的治疗,现在已经好很多了。但是今天的三姿决赛中,最后一枪7.6环出现,让人再次唏嘘不已,雅典和北京的埃蒙斯又在伦敦出现了,连续3次最后一枪诡异的成绩,让人怀疑埃蒙斯最后时刻的心理是有多差,祝福这名老将能够坚强起来。
布雷克弯道失误19.54
19秒26v19秒53,这是男子200米史上最神奇的一次比赛
小白说田径
2019-01-03 19:44运动员,体育领域创作者
关注
(文/小白说田径)
哪一场比赛是人类200米史上最神奇的比赛呢?有人认为是柏林世锦赛200米,博尔特跑出了19秒19的惊人成绩,一举创造了人类极限;也有人认为是伦敦奥运会男子200米,巅峰博尔特和布雷克对决,是一个时代的标记。而笔者以为:无疑是2011年钻石联赛布鲁塞尔站,布雷克在超慢反应的情况下跑出了19秒26,迪克斯跑出了19秒53的个人新pb,成为史上第四人。
这场比赛的的布雷克出现了一个严重失误,他的起跑反应为0.269s,远远低于正常的0.150s左右。起跑失误也就导致了布雷克在前面100米落后于他内道的迪克斯,后者率先进入直道之中,但是布雷克进入直道后迅速超到了第一位,并且将差距越拉越大,最后布雷克以19秒26的成绩第一个冲过终点。
假如没有这次失误,布雷克完全可以跑到19秒15左右;如果布雷克在这里将博尔特的200米纪录打破,那么会不会逼博尔特在2012年更加努力训练夺回世界纪录呢?
当年大邱世锦赛的100米和200米双料银牌获得者迪克斯以19秒53的成绩获得亚军,成为当时的史上最强第二名,将他之前的200米pb19秒69提高了0.16秒。牙买加另一位天才选手阿史米德以19秒91的成绩获得第三名。
这场比赛在当时真是惊天动地,布雷克的成绩让人们感觉到了超越博尔特的可能性,而迪克斯19秒53的逆天成绩还无法获得冠军,这是以往都可能想象的事情。
赛后,我们可以得到布雷克和迪克斯的分段成绩,布雷克的前面100米为10秒14,而后100米则是惊人的9秒12。迪克斯前100米为10秒05,后100米为9秒48。
很明显,这是两个极为惊人的成绩,布雷克在前程严重失误的情况下,后100米跑出了逆天的9秒12,要知道博尔特200米的后100米最快也只有9秒30左右。而如果不是起跑反应慢了,这次布雷克前面100米也可以跑到10秒00出头,一个可以产生世界纪录的成绩,就这么错失过了。
迪克斯这次表现出了超高的水平,前程10秒05的成绩几乎只有博尔特可以超越,而后程9秒48也是极为出色,可惜遇到了更加恐怖的布雷克。
这场比赛之后的迪克斯再也没有能够跑进20秒大关,而布雷克在2012年迎来更强的状态,100米接连跑出9秒75,9秒75,9秒69的逆天成绩,并且在伦敦奥运会的男子100米和200米项目上向短跑之神博尔特发起了挑战,虽然未能够成功,但也足够载入史册。
还记得奥运会上让国人愤怒不已的那一刻吗?当时发生了什么?
让我们回到北京时间7月28日,竞技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东京奥运会现场,裁判又一次刷新观众认知,日本选手乔本大辉在六项动作中两项出现大失误,尤其是第四下跳马乔本诺弟后直接一脚踩出了垫子,结果裁判竟然打出了14.700的高分。对比中国选手肖若腾零失误的发挥,他也才拿到这个分数。而且最后一项单杠,裁判还以肖若腾落地后为向裁判致意为由,扣了他0.3分。
纵观整场比赛,肖若腾的表现无可挑剔,他自己也表示这次超水平发挥我们都知道世界大赛不确定因素,很多运动员能恰逢其时的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是可遇不可求,可惜运动员在如何出色也敌不过黑幕,或者对这届奥运会来说,那叫白幕。因为裁判、举办方的阴谋都暴露在阳光下,在全世界观众的眼皮子底下堂而皇之的进行。
比赛结束,肖若腾默默收起已经打开的国旗,领奖台上他看着被抢走的金牌,眼里满是不甘。
从九岁开始参加体操比赛,奥运会金牌是他最渴求的荣誉。
现年25岁,肖若腾已经是体操运动员职业生涯末期,这是他职业生涯离奥运会金牌最近的一次,他就在眼前,这也是他离奥运会金牌最远的一次,中间隔着冠军和亚军无法跨越的鸿沟。
很多前体操运动员都在发文安慰肖若腾,包括陈一冰、李小鹏。
其中李小鹏有一句话让人特别感触,他说:不是我看不懂,是我看得太懂,只有过来人才懂其中滋味。
裁判鸣抢金牌这事儿在中国体操历史上不是第一次。
2012年8月6日,伦敦奥运会男子吊环决赛,第一个出场的卫冕冠军、中国名将陈逸兵发挥完美得到15.800分,稳稳落地后,陈一冰兴奋地向观众示意并亲吻吊环设备,这本该是一场无可争议的胜利。
最后一个出场的巴西选纳扎内蒂选择了和陈一冰相同难度的动作,在完成度和下法上出现失误的情况下,他得到15.900分。
最后因为这0.1分之差,陈一冰错失职业生涯最后一届奥运会金牌。
伦敦奥运结束后,陈一冰带着遗憾退役。
那届奥运会上,陈一冰极力保持情绪,向观众致意、向对手祝贺的样子,和今天强人眼内的肖若腾何其相似。
五年的血汗泪化为泡影,这块金牌将是肖若腾和我们心中永远的意难平。
这可能就是我们越来越讨厌奥运的原因,我们想要欣赏纯粹的体育,但如今的奥运变得越来越不纯粹,也感谢东京奥运会打碎了很多人对于日本的滤镜,反正对我来说,这届奥运会、奥林匹克精神我是一点儿没感觉到,反倒是,把我对这些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人源自灵魂深处的厌恶给唤醒了。
别拿裁判不当主角:奥运史上令人扼腕的误判
文/姜森
无论是裁判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现代奥林匹克史上从来不乏误判,不仅遭受误判的运动员感到失望乃至愤怒,也令观者扼腕叹息。
在本届东京奥运会上,出现了一些争议性判罚。例如有体操运动员在出现明显失误的情况下,仍被裁判打出高分;在乒乓球比赛中,有中规中矩的选手屡屡被判违例,而有明显违例嫌疑的选手却没有受到判罚……事实上,现代奥林匹克史上从来不乏误判。
在长距离竞赛项目中,谁是最后的胜利者本应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因为选手之间往往会拉开比较大的距离,不像短跑比赛那样只争毫厘。然而,在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奥运会上,距离最长的竞赛项目——马拉松比赛,却出现了荒唐的误判。
比赛当天的气温高达32摄氏度,加上道路的卫生条件较差,沙尘飞扬,所以有近一半的选手中途退出了比赛。发令枪响约3小时后,美国选手佛雷德•洛兹出现在终点处观众的视野中。事实上,洛兹只跑了约15公里就决定放弃比赛,搭上了奥组委为赛事配备的应急车辆。不料,车子在接近终点时发生故障,洛兹不得不下车,一溜小跑奔向终点。
此时,在高温和沙尘中等得不耐烦的观众们,终于看到有选手奔向终点,立刻欢呼起来,以为洛兹就是本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冠军。洛兹抱着开玩笑的心态,像模像样地跑过了终点线。负责确认选手成绩的几名裁判,没能识破这个“搭车的冠军”。他们迎向洛兹,对他表示祝贺,并向他介绍颁奖事宜。直到这时,洛兹才忙不迭地说明自己的情况,并为自己的恶作剧行为向裁判道歉。几名裁判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托马斯•希克斯是赢得这场比赛的真正的冠军。不过,他的获胜也引发很大争议。为了让希克斯坚持跑完全程并取得好成绩,他的教练让他在赛前两次服用白兰地加马钱子碱调成的饮料。马钱子碱的医学名称为士的宁(Strychnine),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早期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药物,在当时并没有被列为违禁药物。士的宁有一定毒性,会对运动员的身体造成伤害。坚持跑到终点并夺得金牌的希克斯,赛后几乎休克,被医生架走送往医院。他在病床上躺了24小时才恢复过来。
在奥运赛场上,裁判以及技术官员的一个小小失误,就可能对比赛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甚至令运动员的所有努力毁于一旦。
在190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马拉松比赛的终点设在 体育 场内,以便于观众观看选手们冲到终点的场景。意大利选手道多里多·佩特里第一个跑进 体育 场,金牌近在咫尺。但这时,裁判和技术官员接连出现“致命失误”。他们没有及时为佩特里指明终点线的位置。结果,步履蹒跚、精疲力竭的佩特里在进入 体育 场后找错了方向,跑了不少冤枉路。当技术官员赶上前为佩特里指明终点线的位置时,体力不支的佩特里倒在了地上。 体育 场内的9万名观众惊愕地呼喊起来,前来观赛的英国王后也从包厢内的座位上站了起来。几名裁判箭步奔向佩特里,把他扶了起来。这位倒霉的“准冠军”目光呆滞,步子越来越小。为了鼓励他,几名裁判和技术官员跟在他旁边。
这时,第二个跑进 体育 场的美国选手海耶斯追了上来。也许是不忍心眼看着佩特里丢掉本该到手的金牌,也许是不想因自己的工作失误导致比赛结果被改变,几名裁判犯下了第二个错误——他们竟然架着佩特里,赶在海耶斯之前越过了终点线。
海耶斯和美国奥运代表队当然不接受银牌。他们强烈抗议佩特里“在他人的帮助下赢得比赛”。国际奥委会最终决定取消佩特里的比赛成绩,金牌被转交至海耶斯的手中。不过,佩特里的拼搏精神感动了所有观众。在现场观赛的英国作家亚瑟•柯南道尔爵士(经典侦探形象福尔摩斯的创作者)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对佩特里的表现大加赞赏。英国王后亚历山德拉捐赠了一个奖杯,并在奥运会闭幕式上亲手赠予佩特里,以示同情和鼓励。
1932年的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有点冷清,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很多国家受制于费用,没有派出太多的运动员前来参赛。正是这个原因,使得美国本土的运动员都憋足了劲,希望能够在竞争对手不多的情况下取得好成绩。
然而,美国短跑巨星拉尔夫·梅特卡夫在这届奥运会上可谓时运不济。他在男子200米比赛中,以预赛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决赛,却蒙受了奥运短跑项目史上最大的“冤屈”。
200米比赛的起跑区在弯道上,因此每条赛道的出发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受制于当时的赛道标识技术,每场比赛前裁判都要重新画设起跑线。在男子200米决赛中,裁判鬼使神差地出现测量失误,使梅特卡夫所在赛道的起跑线偏后了2米。因此,梅特卡夫的比赛全程实际上是202米。他跑出了21秒5的成绩,获得铜牌。银牌得主美国选手辛普森的成绩是21秒3,金牌得主美国选手托兰的成绩是21秒2。如果按照平均速度推算,梅特卡夫显然应该获得金牌。
当裁判的这个失误被发现后,梅特卡夫表示不会要求重赛,因为美国代表队包揽了这个项目的前三名,“这已经足够了”。当时的《洛杉矶时报》调侃道:梅特卡夫获得本届奥运会男子202米比赛金牌,因为在所有选手中,只有他跑完了全程。
梅特卡夫在那届奥运会上的霉运还不止于此。他在男子100米预赛中排名第一,在决赛中与队友托兰都跑出了10秒3的成绩,并列第一。根据规则,要由裁判们讨论决定两人是并列获得金牌还是分获金银牌。最终裁判们根据比赛画面判定:托兰领先梅特卡夫约5厘米,率先到达终点,梅特卡夫获得银牌。
竞走比赛对运动员的动作有严格的要求,一个基本原则是双脚不能同时离开地面,否则就是“以跑代走”,不符合比赛规则。出现这种情况的运动员当即会被裁判勒令退出比赛。
奖牌近在眼前,谁愿意轻易放弃?施瓦布和容克不理会裁判的呼喊,全力向终点奔去!几名裁判见状,也撒腿追了上去。根据当时的比赛规则,勒令选手退赛的判罚必须在比赛过程中作出,一旦选手到达终点,比赛成绩即被视为有效。于是,奥运赛场上出现了裁判追逐运动员的“奇观”。事实证明,裁判是跑不过运动员的。虽然气喘吁吁的裁判向赛事组委会作出解释,但施瓦布和容克的成绩仍然被确认有效。他们也由此成为奥运史上仅有的两名“以短跑冲刺速度夺得竞走比赛奖牌的运动员”。
在比拼速度的竞赛项目中,选手的比赛用时就是成绩的凭证。然而,在电子计时器还未广泛应用的年代,有些比赛仍然以裁判肉眼的判断为主,以电子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辅,来判定选手的比赛成绩。这无疑会制造“冤案”。
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澳大利亚选手约翰•德维特和美国选手兰斯•拉尔森几乎同时到达终点。电子计时器显示,德维特和拉尔森的成绩分别为55秒2和55秒1——拉尔森应获得金牌。但是,由3名裁判组成的裁判团经过观看比赛画面并讨论,最终以2比1的投票结果裁定,将金牌颁发给德维特,拉尔森屈居亚军。这是奥运史上唯一一次,成绩排名第二的选手竟然获得了金牌。由于这一裁决结果引发巨大争议,在此后的奥运会和国际重大赛事的游泳比赛中,开始百分之百根据电子计时器显示的时间来确定选手的成绩。
奥运会东道主的运动员占据一些主场优势无可厚非,但如果为了夺取金牌不择手段,必然会受到广泛指责。
这起事件在当时的国际 体育 界掀起轩然大波,也成为那届奥运会上最大的丑闻。从那以后,奥运会拳击比赛开始采用电子计点数的方式,实时记录对阵选手互相击中的有效点数,不再给裁判“误判”的空间。
体操比赛的每套动作都会根据其难易程度设置起评分,在此基础上由裁判根据选手的临场表现打分,最终确定其比赛成绩。
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体操全能比赛中,韩国选手梁泰荣的双杠动作起评分应为10分。由于3名技术官员的失误,这套动作的起评分被误设为9.9分。最终梁泰荣以56.874分的总分仅获得这个项目的铜牌。金牌被美国选手保罗·汉姆摘走,其总分为57.823分。如果梁泰荣双杠动作的起评分被设为10分,那么他将以57.874的总分超越汉姆夺得金牌。
愤怒的韩国人提出申诉。虽然国际奥委会最终承认这是严重的误判,并将犯下错误的3名技术官员停职,但拒绝将金牌还给梁泰荣,理由是“现代奥运史上没有这种先例”。而事实上,这届奥运会的马术比赛就出现了更改评分从而改变金牌归属的情况——国际奥委会难以自圆其说。
假摔并不是足球运动员的“专利”。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场地自行车男子团体竞速赛中,英国代表队上演了一出假摔好戏。英国名将霍伊与队友辛德斯、肯尼合作,为英国队夺得金牌。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辛德斯承认自己在比赛中故意摔倒,以谋求重赛,为最初发挥不佳的英国队重新赢得了机会。“我们商量过,如果开局不理想,我们就故意制造撞车事件,以便争取机会重新进行比赛。”
事实就如同辛德斯所说的那样,英国队在比赛开局时表现很糟糕。辛德斯在骑行到1/4圈时突然摔倒在地。当值裁判立即中止了比赛,并判定重赛。“复活”之后的英国队越战越勇,为最后夺取金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讽刺的是,尽管辛德斯主动披露了内幕,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自行车联盟都表示,英国队的做法属于“合理利用规则”,没有任何问题,其获得的金牌也不会被剥夺。
伦敦奥运会为什么羽毛球消极比赛
因为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在已经出线的情况下,为避免过早遇到本国另外一组选手,涉嫌故意输给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这就是著名的伦敦羽毛球消极比赛事件。
此举也招致在随后进行的韩国和印尼两对组合在比赛中表现极其消极,恶劣影响引发在场球迷一致声讨。8月1日晚,针对于洋/王晓理等八名羽毛球女双选手消极比赛,故意让球一事,国际羽联最终做出了最后的宣判。
在历经听证会以及羽联官员反复商讨和确认之后,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与其他三对组合一同被取消了伦敦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为“默契球”这一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扩展资料:
事件经过:欲避同国选手中韩打出“默契球”
在女子羽毛球双打的最后一轮小组赛上,由于中国组合于洋/王晓理消极应战,并最终以14-21/11-21败在韩国组合郑景银/金荷娜的拍下,引来了现场英国球迷巨大的嘘声。赛事监督甚至两次打断比赛,进入现场和四名球手交谈,希望她们能有更专业的发挥。
由于中国另外一对组合田卿/赵芸蕾早前在小组赛最后一轮中意外输给了一对丹麦组合,只能以小组第二名出线。一旦于洋/王晓理在自己的小组以头名出线八强,两对中国组合就将被分在一个半区,提前在半决赛相遇。
而郑景银/金荷娜如果以小组次名出线,甚至有可能和C组的队友在1/4决赛上就提前相遇。两对组合的想法一拍即合,就有了这么一场“默契球”的出现。
作为女双世界冠军,于洋/王晓理在这场比赛中多次出现击球下网、出界的低级失误,自然引起现场观众的强烈不满,因此才有了嘘声不断的场景。
而赛会的监督也对这件事高度重视,他两次打断比赛进入赛场上和四名球手交谈,希望她们能有更专业的发挥。不过最终韩国组合还是轻松的以21-14/21-11取胜。
